公告
News bulletin
73岁的徐老伯患肝硬化多年,因门脉高压反复消化道出血,不久前他突然大出血休克,命悬一线。医生在他布满血管的肝脏上“挖隧搭桥”,将居高不下的门静脉压力降到正常,彻底解除了出血风险。“现在我能吃能喝,一个月胖了10斤。”7月20日上午,到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复诊的徐老伯说起一个月来的变化,脸上满是感激。
两次大出血失血近3000毫升
2年前,徐老伯突然口吐鲜血,送医才知是肝硬化引起了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尽管一直在服药,并多次在内镜下“硬化剂+套扎”止血,但效果并不理想。4月28日,徐老伯拉起了黑便。“消化道出血!”徐老伯住进了医院,接受了第4次内镜下治疗。
出院不到一个月,徐老伯上厕所时大量鲜血便,再次被家人送入医院。次日中午,徐老伯身下的床褥被鲜血染红,出现失血性休克。“两次出血近3000毫升,丢了全身近一半的血。”病区主任胡伟详细了解病情后告诉家属,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危险的并发症,每一次出血都可能致命,唯一救命的办法就是通过手术将门静脉高压降下来。
6月11日,消化介入组组长易宏锋带领团队为徐老伯做了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将门静脉压力从37毫米汞柱下降到了22毫米汞柱,从源头上阻断了出血。术后,徐老伯的出血立即止住了,第二天开始正常进食,一周后康复出院。
肝脏内“搭桥”彻底止血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时昭红介绍,肝脏是人体血液排毒的重要器官,血液在流入心脏前要先通过肝脏。正常人的肝脏是软的,而肝硬化病人的肝脏硬得像石头,血液无法顺利进入。“主通道”一旦堵塞,门静脉血流压力上升,血液就只能通过其他“岔路”回流到心脏。本身细小的食管、胃底静脉压力骤增,极易引起食管胃底静脉崩裂大出血,随时可能致死。
易宏锋介绍,“TIPS介入手术”是在徐老伯的肝脏上挖一条“隧道”,打通肝静脉和门静脉,让因肝硬化无路可走的血液通过“隧道”直接流入心脏,相当于在肝脏内搭了一座桥,彻底解除门静脉压力。
肝脏上有丰富的血管,这条“隧道”必须挖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不能有丝毫偏差。易宏锋团队在患者颈部血管打了一个孔,小心翼翼地放入导丝,一直下行到肝脏,精准打通肝静脉和门静脉,释放支架将“隧道”撑开。2小时后,徐老伯转危为安。
多项新技术省内领先
时昭红称,约八成人无需手术,而是通过服药、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治疗就能控制病情。
这种手术难度高,武汉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此前,我们在国内该领域顶尖专家的帮助下完成了20多例,徐老伯是我们团队独立开展的第一例。” 易宏锋透露,近日他们还开展了经颈静脉肝活检、肝静脉压力测定等一系列先进技术。
他介绍,对于不明原因的肝硬化,需要肝活检揪出致病的“幕后黑手”。传统的肝活检是经皮肝穿刺活检,已经出现肝腹水和凝血功能不好的人,会加大出血风险,易引起感染。
相比经皮肝穿,从颈静脉穿刺到肝脏内,难度非常高,对医生的技术是很大的考量。如果医生技术过硬,对病人而言,则是更安全的选择。
易宏锋指出,门静脉是一套封闭系统,直接测定门脉压力较困难。通过颈静脉穿刺将球囊送入肝静脉,通过测肝静脉的压力,间接评估门静脉压力,进行危险分层,提前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将出血风险降到最低。
文/刘璇 喻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