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是最容易感染HIV的人群之一医,美国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医务工作者被HIV污染的针具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几率HIV为0.33%,黏膜表面暴露后感染HIV的几率为0.09%。传染的机会受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如病毒的数量,刺伤的深度,针头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和病人的感染和状况等。因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才能更好的避免艾滋病的感染。
一、采取“普遍性防护”的原则:
1、在诊疗操作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体液;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服等;如手部皮肤有破损,应避免接触血液、体液及粘膜,无法回避时,接触前应将破损处皮肤用创可贴保护好后在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治疗时全部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2、 防护手套破损时,应立即弃掉,洗手后重戴新手套;
抢救时,不做口对口呼吸,可使用其它辅助用具。
3、 安全处理锐利器具: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
人;进行侵袭性(有创)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不要给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用桶(盒)中,统一处理;不要将锐利废弃物放到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4、 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所有器具
应在消毒前先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在消毒;由于HIV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与乙肝病毒相近似,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消毒方法可选用《消毒技术规范》中任意一种方法,都可杀灭HIV病毒〔高压蒸气消毒、干热高温消毒、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剂(含氯制剂、2%双氧水、70%酒精、0.2-0.5%过氧乙酸、2%戊二醛、0.5%碘伏)浸泡消毒等〕。
5、 认真洗手:医护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特
别是处置后易沾上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做到一患一消毒,工作结束后彻底洗手消毒。
6、 安全处理废弃物:有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应放
在双层塑料袋容器内,当污物达到3/4时封口,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运送人员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还应加戴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时,首先应进行局部处理:皮肤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粘膜污染时,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划伤或针刺伤,应轻挤出血,再清洗,然后进行局部消毒(用碘伏、75%酒精、0.5%碘伏、3%双氧水、2%戊二醛或0.2-0.5%过氧乙酸均可)。
2、做好职业暴露情况详细记录,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3、感染管理科向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汇报,并请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暴露级别,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预防性治疗(抗病毒治疗,在1-24小时内为佳,据有关文献报道:24小时内用药100%保护;48小时内用药50%保护;72小时内用药25%保护)。
4、采血样进行HIV抗体本底监测。
5、进行HIV监测及随访、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分别在职业暴露的第6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采血,做HIV抗体检测。
血液内科:张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