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淋巴瘤并未引起人们太多关注。然而近年来“淋巴瘤”却频频出现在新闻里。从著名央视播音员罗京,到出演过《情深深雨蒙蒙》的演员李钰先后被淋巴瘤夺去了生命,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网络名人李开复也不幸患上淋巴瘤,这个看似并不常见的恶性肿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不少人对淋巴瘤的认识不足,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淋巴瘤病人往往在病情发展得较严重时才被确诊。专家提醒,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长在身体内的淋巴瘤不容易察觉,但其先兆症状,如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长期低热、过量出汗等值得警惕。
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正常淋巴结体积很小,直径多在0.2~0.5厘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单个散在,无压痛,与毗邻组织无粘连,一般不易触及。当超出以上范围是就出现临床上所说的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各种癌症的淋巴结转移等,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在中青年中特别警惕淋巴瘤。
选择就诊科室
发现淋巴结伴有疼痛或压痛、发热、皮疹、消瘦、盗汗、线状皮肤潮红首诊感染科或内科;伴有发热、贫血、出血和肝脾肿大首诊血液内科;伴有鼻衄、鼻塞、头痛、听力减退等首诊五官科;局部单一的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而无明显的感染症状首诊肿瘤科;伴有下肢破溃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首诊普外科;
早期信号
淋巴瘤初期发病症状很隐匿,怎样才能及早发现患有淋巴瘤?淋巴瘤最明显的症状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如腹股沟、锁骨、颈部、腋窝是最常见部位。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要警惕淋巴瘤:无明确原因的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多个部位先后或同时出现;怀疑“淋巴结结核”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治疗无效或考虑“慢性淋巴结炎”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的;虽然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经非特异性治疗好转,但反复发生,并且总的趋势为进展性的均需向专业医生咨询。
如何面对淋巴瘤诊断
心理因素对病人有非常大的影响,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客观正确的决策,甚至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因此对病人来讲要相信科学,树立信心,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善各种检查,以便最终明确诊断,了解疾病进展程度,最后确定个体化的系统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治疗上差别很大,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的治疗存在很大差别。治疗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其中对于常规治疗无效、高危、复发或侵袭性强的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个重要选择。对65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病人出院后注意事项
虽然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耐受性良好,但治疗期间总会有精神紧张、恶心、食欲差、睡眠质量不高等情况,因此患者出院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好,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的锻炼,以促进体力的恢复。同时要按医生要求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以防发生治疗后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损害。
张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