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黄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或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或直接干燥。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 、熟大黄、大黄炭。
【规范方法】 大黄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浸润至透时,切厚片或小方块 ,晾干或低温干燥。
酒大黄 取大黄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 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 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100Kg,用黄酒10Kg。
熟大黄 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约1-2小时至吸尽,装入炖药罐或适宜容器内,盖严,隔水炖约24-32小时或置木甑内蒸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干。
每大黄片或块100Kg,用黄酒30Kg。
大黄炭 取大黄片至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醋大黄 取大黄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 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 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100Kg,用米醋15Kg。
清宁片 取大黄片或块,置锅内,加水满过药材,用武火加热,煮约2小时至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取过100目筛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约2小时至透时,取出揉匀,搓成直径为14mm的圆条,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模有挺劲,切厚片,晒干。
每大黄片100Kg,用黄酒75Kg,炼蜜40 Kg。
【药典方法】 大黄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加酒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晾。
熟大黄 取净大黄块,加酒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蒸透,至内外均呈黑色。 每大黄块100Kg,用黄酒30Kg。
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量化方法】 酒大黄 取大黄片,用其重量10%的黄酒拌匀,密闭,闷润4-5小时,置锅低温度为14℃的锅内,不断翻炒,当温度由101℃回升至112℃,药物尽干时,用时约七分钟,取出,放凉。
熟大黄 取大黄片或块,用其重量30%的黄酒拌匀,密闭容器内,闷润4-5小时,隔水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用时约24小时,取出干燥。
大黄炭 取大黄片,置锅低温度为180℃的锅内,不断翻动,当温度由163℃回升至210℃,一直有大量黄烟弥漫,药物外表呈焦黑色,内部呈焦褐色,用时约8分15秒。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成品性状】 大黄 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具锦纹,有香气,味苦而微涩。
酒大黄 形如大黄片,表面深褐色,锦纹可见,略有酒气。
熟大黄 形如大黄片或块,表面黑褐色,具特异芳香气。
大黄炭 形如大黄片,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体松,具焦糊气。
药物炒用量 熟大黄200g,酒大黄100g,大黄炭150g。
【鉴别】
1.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2.理化鉴别
2.1.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2.2.取本品粉末少许加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及连二亚硫酸钠微热,迅速出现红色。[1]
2.3.取本品粉末少许 ,加碱液呈红色。[2]
2.4.取本品粉末0.1g,加水50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滤液中加盐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ml,除去乙醚层,水层加盐酸5ml, 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冷后,再用乙醚20ml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10ml,振摇,水层显红色. [3]
3.光谱鉴别
3.1.紫外光谱法 取本品粉末0.5g,加适量50%乙醇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50%乙醇配成0.01% 溶液(即100ml溶液含药材0.01g),于200~400nm区间测定紫外光谱,于279±2nm处有吸收。[2]
3.2.红外光谱法 取本品50%乙醇浸出物(5mg/ml)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其红外光谱,在1520cm -1有吸收,在1300、780、515cm-1均有尖锐吸收峰。 [2]
3.3.荧光鉴别 取本品新鲜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呈棕色荧光。[4]
4.色谱鉴别
4.1.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5]
4.2.样品的甲醇提取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先以醋酸乙酯-甲醇-水(77:13:10)展开,挥干,重复一次,再以苯-醋酸乙酯-甲酸(70:30:10)展开,在紫外光灯下检视,喷10%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斑点大多显红色[6]。
5.辅料鉴别 取捣碎过10目筛酒大黄粉末置试管内,加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和同体积的硫酸,摇匀,将硝普酸钠—吗啉混合液湿润过的滤纸条插入试管内,30分钟内出现蓝色斑点,生品不呈蓝色。[7]
【检查】
1.干燥失重 取药材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可超过5mm,放入烘箱或干燥器进行干燥时,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或将瓶盖半开;取出时,将称量瓶盖好。置烘箱内105℃干燥6小时干燥的供试品,在干燥后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然后称定重量。减失重量不得过15.0%。
2.总灰分 将大黄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不得过10.0%。
3.酸不溶性灰分 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锅中注意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锅,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不得过0.8%。
【含量测定】
1. 薄层扫描测定大黄中没食子酸的含量[8]
薄层扫描条件 展开剂∶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5∶4∶1);显色:于紫外灯254nm下检视。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λS=280nm,λR=350nm,狭缝1.25mm×1.25mm,线性参数SX=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本品2ml,加水8ml稀释,摇匀,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5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水浴蒸干,残渣加30%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30%甲醇溶解并制成含1.1mg/ml的对照品溶液。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的含量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分别用甲醇溶解并配制成每1ml中含大黄素4μg的溶液、每1ml中含大黄酚8μg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5ml,置50ml圆底烧瓶中,挥去甲醇,加2.5mol/L硫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分钟,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移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仿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酸液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约8ml,合并氯仿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氯仿液移至100ml锥形瓶中,挥去氯仿,残渣精密加甲醇10ml,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热溶解残渣,放冷后,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有缓和而不伤气 ,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用法与用量】 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参考文献
[1]苗明三,李振国.现代实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
[2]张贵君.常用中药鉴定大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64.
[3]任仁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7.
[4] 阎文玫.中药材真伪鉴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4.
[5] 刘训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0.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
[7]许腊英,毛维伦,王伟明,等.醋、盐水、酒3中液体辅料在饮片内定性[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5):279.
[8]周 群,许腊英.出血停口服液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J]. 医药导报,2002, 21(12):8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