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章

当前位置:工作室首页 > 传承文章

坚肾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发布者:余南才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8-06-09 浏览量:378

谢岱,刘毅 , 余南才 (武汉市第一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2)

 

 

[  摘要]  目的:制订坚肾合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对慢性

 

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药材按处方比例用煎煮法制成合剂, 用于临床, 对 102 例病人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本制剂制备工艺可行, 质量可靠。 临床治疗有效率 79.17 %,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 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 组方合理, 临床疗效显著, 无不良反应 。

 

[  关键词]  坚肾合剂;制备;慢性肾衰

 

[ 中图分类号] R28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5213(2004)02-0114-0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 目前国内外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 坚肾合剂是我院肾病科临床应用的经验方, 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处方及制备

 

1 .1    处方 黄芪100 g , 党参50 g , 熟地黄75 g , 首乌50 g , 当

 

归 75 g , 鸡血藤50 g , 大黄25 g , 厚朴50 g , 甘草25 g , 制成 1000 mL 。

 

1 .2 制备 取上述各药加水适量煎煮2次。 第 1 次2 h , 第 2 次1.5 h , 煎煮液过滤, 合并滤液, 低温静置12 h, 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 加入苯甲酸钠 3 g , 煮沸使溶解, 调整至 1000 mL , 搅匀, 低温静置12 h, 弃去沉淀物, 取煎液分装, 即得。

 

2  质量控制

 

2 .1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液体, 气微香 , 味微苦。

 

2 .2  鉴别

 

2 .2.1 黄芪 取本品30 mL , 加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 2 次,每次20 mL , 合并萃取液, 并以氨水洗涤两次, 每次10 m L , 弃去洗液, 正丁醇层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甲醇1 mL溶解作为

 

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 mL 含 1 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 1] 试验,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 ,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氯

 

仿-甲醇-水(13 7 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 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日光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 .2.2 大黄 取本品30 mL , 加氯仿萃取 2 次, 每次15 mL , 合并萃取液, 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甲醇1 mL 使溶解, 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 .5 g , 加氯仿5 mL , 超声提取15 min滤过, 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 1]

 

验 , 分别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 , 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石油醚(30℃~ 60℃)-甲酸乙酯-甲酸(15 5 1)的上层

 

液为展开剂, 展开, 晾干, 置紫外光灯(254 μ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

 


[ 作者简介]    谢岱, 女, 主管药师, 电话:027-85855908-50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 年第 24 卷第 2 Chin Hosp Pharm J , 2004 Feb , Vol 24 , No .2

· 115 ·

 

 

 

 

 

 

, 置氨蒸气中熏蒸后, 日光下检视, 斑点变为红色。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

 

2.检查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0;pH 值应为4 .0 6 .0;

究指导原则》 [ 2] 显效:(1)症状减轻或消失;(2)肾小球滤

 

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规定[ 2]

 

 

 

 

过率(GF R)增加 >30 %;(3)血肌酐(Scr)降低 30 %以上。

 

临床观察

 

 

 

 

(1)项必须具备,(2)(3)具备一项即可判定。 有效:(1)症状

 

3.病例选择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慢性肾衰患者102,

减轻或消失;(2)GF R 增加 >20 %;(3)Scr 降低 >20 %;(4)

 

年龄最小者 20 , 最大者 74 , 分为 2 , 其中治疗组 72

治疗前后的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 用回归方程分析, 其斜率

 

, 20 74 ;对照组 30 , 20 74 岁。 原发病分布情况:

有显著意义者。 以上(1)项必备, 其他具备一项即可判定。

 

慢性肾小球肾炎 43 , 慢性肾盂肾炎 17 , 良性肾小动脉

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定标准条件者。

 

硬化 13 , 高血压肾损害13 , 糖尿病肾病 7 , 高尿酸肾

3 .统计方法

数据以(x ±s)表示, 各组计数资料用 t

 

2 , 狼疮性肾病 1 , 其它 6 例。

 

 

 

 

, 分类资料用 Ridit 分析。

 

3.治疗方法 将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以西药纠正水、电解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1, 43 .06 %, 有效 26 ,

 

质、酸碱失衡、控制感染及高血压等并发症, 以消除造成肾

36.11 %, 无效 15 , 20 .83%, 总有效率为79 .17 %;

 

功能减退的可逆因素。 所有患者均采用优质蛋白低磷饮

照组显效 3 , 10 .00%, 有效 11 , 33.33 %, 无效 16

 

, 蛋白质摄取量限制在0 .6 0 .8 g·kg

-1

·d

-1

。治疗组口

, 53 .33%,

2

 

 

 

总有效率为46.67 % Ridit 检验, χ =

 

服坚肾合剂, 每次50 mL , tid, 30 d 1 个疗程;对照组口服

22.5, P <0 .01, 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治疗前

 

尿毒清冲剂, 每次10 g , tid , 疗程为 1 个月。

 

 

BU N Scr Hb CaIP 观察结果见表 1

 

 

表 1  治疗前后 BU N 、Scr 、Hb 、Ca 、IP 比较(x ±s)

 

T ab 1   Compariso n of BUN 、Scr 、Hb、Ca 、I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 ±s)

 

项目

 

 

正常值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BUN/m mol·L

-1

8

.3

±1

.2

17

.4±

b

13

.2±

ace

17

.3±

b

14

.9

±

ac

 

 

 

 

 

 

 

 

 

6

.6

 

 

4

.3

 

 

 

7

.7

 

 

5

.4

 

 

Scrmol·L -1

 

78

.2

±10

.5

496

.1

±246.4b

386

.9

±207 .9bd

431

.3

±180 .9b

391

.2

±160 .9ac

 

Hb/g·L-1

 

108

.0

±19

.0

88

.3

±28 .2b

95

.7

±21 .3ac

86

.5

±20 .4b

87

.5

±22 .6

 

 

Ca/ m mol·L-1

 

2 .21

±0

.24

2

.1

±0

.3

2

.3

±0

.3ac

2

.1

±0

.3a

22 .40

±0

.21ac

 

IP/m mol·L -1

 

1 .05

±0

.22

1

.9

±0

.4

1

.3

±0

.4ace

1

.9

±0

.5a

1

.6

±0

.4ac

 

 

注 :与正常比较, a P <0 .05 , bP <0 .01 ;与治疗前比较, cP <0 .05 , dP <0 .01 ;与对照组比较, e P <0 .05


 

4      讨论

 

坚肾合剂具有补肾健脾, 益气助阳, 活血化瘀, 解毒泻浊的作用, 是本院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方。 其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 熟地等滋补肾精, 以固肾元, 大黄、厚朴降浊解毒而开启脾胃, 共凑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之功。

 

临床验证表明, 坚肾合剂可改善肾功能 , 降低血磷、血肌

 

酐 , 升高血红蛋白、血钙,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或 P <0.01), 与对照组相比, 疗效有显著差异, 该制剂疗效确切, 服用方便, 安全可靠, 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治疗, 总有效率为79.17 %, 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一部[ S] .2000 .附录 VI B.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第二辑(试

 

行)[ S] .1995 .167 .

 

[ 收稿日期] 200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