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均系野生。主产于河北、河南、陕西、辽宁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干燥。药材以粒大饱满、完整、外皮紫红色,种仁黄白色,无核壳者为佳。
【处方用名】 酸枣仁 炒酸枣仁
【规范方法】 酸枣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核壳,洗净,晒干。
炒酸枣仁 取净枣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1]
【药典方法】 酸枣仁 除去残留核壳。用时捣碎。
炒酸枣仁 取净酸枣仁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鼓起,色微变深,取出,放凉。用时捣碎。[2]
【鉴别】
1.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红色。种皮栅状细胞棕红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约15μm,壁厚,木化,胞腔小。内种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壁连珠状增厚,木化。子叶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2.理化鉴别
取粉末1-2g,加水10-15ml,浸泡12小时,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内,振摇,产生大量泡沫,经久不消失。(检查皂苷)
3.光谱鉴别 [3]
取粉末1-2 g,加乙醇20-25ml回流,滤过,备用。取滤液5ml,挥去乙醇,加冰醋酸少许,后加醋酐—浓硫酸2-3滴,在液层界面上出现紫红色环(检查皂苷)。另取滤液点在滤纸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液,置紫外灯(365nm)下,显深黄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4.色谱鉴别 [4]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酸枣仁皂苷A、B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 香草醛硫酸溶液,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杂质(核壳等) 不得过5%。
【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测定酸枣仁皂苷A和B
扫描条件 单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λs=632nm,SX=3,Stit=1.25×1.25mm。薄层板:取硅胶G12g,加0.5%CMC-Na水溶液30ml,研磨约3min,涂铺于6块(20cm×10cm)玻璃板上。105℃活化30min。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展距8-9cm。显色剂: 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取香草醛2g,加10%硫酸乙醇溶液100ml溶解。),展开后晾干,喷显色剂,100℃烘2-3min,至皂苷A和B显色清晰。取出,稍晾,盖上洁净玻璃板,采用胶封固。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皂苷A和B对照品各约5mg,分别加甲醇溶解,并定容成5ml,摇匀,备用(各1mg/ml)。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酸枣仁粉末(40目)约5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回流提取3h,醚液弃去。药渣挥尽残醚,再加甲醇回流提取12h。甲醇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分数次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5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氨水(取40ml浓氨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再用正丁醇饱和,分取下层液)洗涤2次,每次10ml,洗液弃取,正丁醇提取液置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定量转移到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1、2μl,供试品溶液2、4μl,交叉点样,进行测定。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 汗,津伤口渴。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4.
[3]王欣,王守勇.酸枣仁汤临床与实验研究评述[J].中成药,2003,(5):70~72.
[4]白炎晶等.酸枣仁皂苷的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03,(1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