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 榔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多系栽培。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等地。春、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果皮,干燥。药材以个大、体重、结实、无破裂者为佳。
【处方用名】 槟榔、焦槟榔。
【规范方法】 槟榔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阴干。[1]
焦槟榔 取槟榔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
【药典方法】 槟榔 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阴干。
炒槟榔 取槟榔片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时,取出,放凉。
【量化方法】 槟榔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阴干,或直接用湿砂埋使之润透,切薄片,阴干。
炒槟榔 取槟榔片,置锅底温度为180℃的锅内,不断翻动,当温度由136℃回升到144℃,药物颜色比生品略加深,白色花纹变为灰色,用时约3分钟左右,取出,放凉。
焦槟榔 取槟榔片,置锅底温度为180℃的锅内,不断翻动,当温度由136℃回升到148℃,药物颜色比炒制品略加深,白色花纹变为焦黄色,用时约5分钟,取出,放凉。
槟榔炭 取槟榔片,置锅底温度为220℃的锅内,不断翻动,当温度由160℃回升到175℃,药物表面呈黑褐色,用时约4分钟,取出,放凉。
【成品性状】 槟榔 本品为类圆形薄片,表面可见棕色种皮向内伸入与乳白色胚乳交错而成的棕红色与乳白色相间的放射状大理石样花纹,周边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质坚脆易碎。
炒槟榔 形如槟榔片,表面呈棕灰两色相间的放射状大理石样花纹,周边黄棕色,中央中空,微卷曲,具香味。
焦槟榔 形如槟榔片,表面呈深棕,黄褐相间的放射状大理石样花纹,周边深棕色,中央中空,微卷曲,具焦香味
槟榔炭 形如槟榔片,表面棕白相间的放射状大理石样花纹隐去,呈黑褐色,中央中空,微卷曲,具胡焦味。
【鉴别】
1.显微鉴别
1.1.本品横切面 种皮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石细胞,内含红棕色物,石细胞形状、大小不一,常有细胞间隙;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并散有少数维管束。外胚乳较狭窄,种皮内层与外胚乳常插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内胚乳细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纹孔大,含油滴及糊粉粒。
1.2.以环己烷-醋酸乙酯-浓氨试液(7.5:7.5:0.2)为展开剂,稀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橘红色斑点。[2]
【含量测定】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槟榔碱的含量[3]
仪器和条件 HP1050高效液相色谱仪(HP1050四元梯度泵.NWD多波长检测器,HP ChemStation 2D化学工作站,六通阀20μl定量环);色谱柱:Hypersil SC×5μm,4.6mm×250mm;P/N:34205-020;S/N:5/100/5511(3-21935)。
2.薄层扫描法测定槟榔碱的含量[4]
2.1.层析条件 吸附剂为硅胶GF254加0.5%CMC-Na薄层板(10cm×20cm及20cm×20cm,厚约0.3mm),110℃活化30min;展开剂为氯仿-甲酵-氨水(12:0.25:0.2)。
2.2.扫描条件 根据光谱扫描图确定214nm为测定波长。以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斑点呈桔红色,Rf值为0.4。单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扫描波长214nm,狭缝1.2mm×1.2mm,线性参数SX=3。
3.滴定法测定槟榔碱的含量
取本品粗粉约8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80ml,振摇后加氨试液4ml,振摇10分钟,加无水硫酸钠10g,振摇5 分钟,静置俟沉淀,分取乙醚液,置分液漏斗中,残渣用乙醚洗涤3 次,每次10ml,合并醚液,加滑石粉0.5g,振摇3 分钟,加水2.5ml,振摇3 分钟,静置,至上层醚液澄清时,分取醚液,水层用少量乙醚洗涤,合并醚液,低温蒸发至约20ml,移置分液漏斗中,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20ml ,振摇提取,静置俟分层,分取醚层,醚层用水振摇洗涤3 次,每次5ml,合并洗液与酸液,滤过,滤器用水洗涤,合并洗液与酸液,加甲基红指示液数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滴定。每1ml 硫酸滴定液(0.01mol/L) 相当于 3.104mg的槟榔碱(C8H13NO2)。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醚溶性生物碱以槟榔碱(C8H13NO2)计,不得少于0.30%。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与用量】 3~9g ;驱绦虫、姜片虫30~60g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3.
[3]陈浩桉,王晓钰.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J].中药材,2002,025(001):27~28.
[4]林励,吕武清.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薄层扫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2,017
(008):49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