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章

当前位置:工作室首页 > 传承文章

斑蝥

发布者:余南才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8-06-09 浏览量:356

斑蝥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处方用名】 生斑蝥、米斑蝥
规范方法】 生斑蝥  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及杂质。
米炒斑蝥  取净斑蝥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米粒,放凉。
每斑蝥100kg,用米 20kg[1]
药典方法】 生斑蝥  除去杂质。 
米斑蝥  取净斑蝥与米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头、翅、足。
10kg斑蝥,用米 2kg[2]
量化方法】 去头、足、翅  斑蝥的头、足、翅含斑蝥素量极微,仅占总含量的2-2.5%,但对斑蝥素的浸出与提取有一定妨碍。去与不去头、足、翅的全虫,其含量相差不大。故建议不去头、足、翅。
工艺条件:米炒110℃,2分钟;麸炒110℃,4 分钟。[3]
成品性状】 南方大斑蝥  呈长圆形,长15-30mm,宽5-10mm,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一对较大的复眼,略呈肾形,触角鞭状,末节基部窄于前节,背部具革质鞘翅一对,黑色,有三条明显的淡棕色横纹,鞘翅下面有一对褐色透明的膜质内翅,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泽,胸部突起,有3对足,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具特殊臭气,味初辛后苦。
黄黑小斑蝥  体长10-15mm,外形与体色与南方大斑蝥相似,主要区别是体形小,鞘翅上的黄横斑带与黑横斑带的宽度相近,而南方大斑蝥黄横斑带明显要宽一些。头部无红斑。
米炒斑蝥  形如斑蝥,无头、足、翅(有少量内翅残存),表面色黑,有光泽,气微。
鉴别】  
1.显微鉴别
1.1.南方大斑蝥粉末:棕褐色。1.体表刚毛极多,棕褐色,细刺状,长50-450μm或更长,中段直径5-8μm2.体表碎片棱角明显,棕色,表面平或具小瘤突,有的可见短小的刺和刚毛脱落后的小凹窝。3.板状肌纤维易见,板块状、条状或数条成束,黄白色,微透明,可见顺直纹理,有时具横向环纹。4.气管壁组织具整齐条状增厚,壁白色,其下有透明膜状物衬托。5.翅碎块可见黄白色及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在黑褐色部分具交错排列微突起的纽扣状圆环,直径30-50μm(含边缘),表面具刚毛。未消化的伞形为植物性组织,随处可见。
1.2.黄黑小斑蝥粉末  不同于上种的主要特征为肌纤维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半透明,表面具细密的网状小方格,或仅见密集的整齐的顺纹。体表刚毛较少见。[4] 
1.3.南方大斑蝥  体表刚毛  极多,为本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刚毛细且长,呈刺状,一般较直,存在于翅的黑色部分、胸腹部外表、足外表,长SO450微米或更长,在足端的刚毛最长;直径:中段58微米,基部815微米。外表棕褐色,可见少数顺纹,先端的边缘有时可见细齿状突起,呈短刺状。在粉末中毛多已脱落,仅少数尚存留于体表。    
体表碎块  极多,呈不规则缺片状,棱角明显,棕色,棕褐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平滑或具小瘤突,可见短小的较密集的刺,或无,有时可见体表刚毛,或脱落后残留的小凹窝状毛痕。有些林表碎块表面可见玻璃状透明的角质层。
扳状肌纤维  较多,易见。散离的纤维呈板抉状,数条成束,多已折断。单条呈长条状或块片;表面淡棕黄色或黄白色,微透明,可见顺直纹理。有时可见细密横向的环纹。    
气管壁组织  颇多,多成碎块。可见整齐条状增厚壁,白色,顺向排列,距离相等,有时可见明暗相间的增厚条纹。在增厚条纹的底层,为透明的膜状物质所衬托。
翅碎块  易见,角质不规则片形,具黄白色及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彼此镶嵌成美丽图案。在黑褐色部分可见钮扣状圆圈形环,微突起,交错排列,直径3050微米。表面有刚毛着生;在黄白色印斑纹部位,可见细密的翅脉脉纹,多分枝,分枝尾端渐细,还可见微透明的乳头状突起。    
未消化的团块  随处可见,呈圆团状,或不规财团块形,棕绿色或棕褐色;均为未消化的淀粉,叶租织及植物细胞碎块,还可见一些矿物质颗粒。
1.4.黄黑小斑蝥   肌肉纤维极多,块状,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淡黄白色,半透明,表面具明显的网状小方格,细密;或仅见密集而整齐的顺纹,为本品的主要鉴别要点。    
体表碎块  较多,不规则形,表面棕黄色、淡棕黄色、棕色或棕褐色,可见小刺毛或长刚毛及刚毛脱落后的圆圈状毛痕,有时表面平坦光滑,具光泽。
体表刚毛小刚毛  刚毛较少见,这是与大斑蝥的区别点之一,其形态与大斑蝥略同,但有时多呈扭曲状。短刺毛,锥形,长15~20微米,有的三刺同出于一个毛基。    
气管壁碎块  条状的增厚壁,与大斑蝥略同。    
翅碎块  表面淡棕色,半透明,可见细小的网状翅脉[3]
2.理化鉴别
取粉末约0.15g,用微量升华法,所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柱形、棱形结晶。
2.1.升华物用石油醚洗2-3次,加硫酸(比重1.772-3滴,微热,溶解后转入试管,再继续用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溶液即显樱红色或紫红色。(检查斑蝥素)
2.2.将升华物加硫酸(比重1.772-3滴,微热,溶解后转入试管内,加入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变红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绿色荧光。[3]
3.薄层色谱法鉴别[2]
取本品粉末3g,加氯仿20ml,振摇,浸泡2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洗 3 次,每次5ml,小心倾去上清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斑蝥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9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1%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1.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素 
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甲基硅橡胶(SE30)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 3.5%;柱温为175℃±10℃。理论板数按斑蝥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6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斑蝥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制成每1ml 1mg 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氯仿30ml,振摇15分钟,放置6 小时,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氯仿洗涤残渣与滤纸,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本品含斑蝥素(C10H12O4)不得少于0.35%。[5]
1.2.内标法
色谱分析条件  2OV-17填充柱,担体ChromosorbW(AWDMCS)80-100目,长2m,内径3mm.柱温l.65,检测器(FID)及进样El温度均为210℃。N2:气流速为55mlminH2:气流速为50mlmin.空气:气流速为500mlmin。量程: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斑蝥素标准液:精密称取斑蝥素对照品50mg.置25ml量瓶中,加丙酮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内标液:精密称取香兰素50mg,置25ml量瓶中,加丙酮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生品与炮制品置50℃烘箱内干燥约5-8h至恒重。将干燥斑蝥虫体置研钵内,研磨成细粉。精确称重约0.5g(内含约45mg斑蝥素)10ml容量瓶中JJn8ml丙酮,置超声波震荡器震荡30rain,加内标液1ml,加丙酮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约5mlGC测试样品。[6]
2.薄层扫描法测定斑蝥中斑螫素的含量[7]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133.4g,用氯仿溶解成13.34g/ml的溶液备用。
样品试液的制备  称取斑蝥生品及其炮制品约10g,分别放在小烧杯中,置干燥器内24h,精称后分别放在带塞的三角瓶中,各加盐酸丙酮(1100m1),振摇10rain,室温下放置24h,过滤,精取60ml滤液,回收丙酮至约剩23ml时,取下,放冷,移入10ml容量瓶中,丙酮洗涤容器及移液管,洗液皆定容于容量瓶中,混匀备用。
测定法  样品采用内存外标一点法,将对照溶液和样品试液同点样于一薄层板上,对照液点样量为2μl,样品溶液点样量分别为234μl,点距1.5cm,待溶剂挥尽后,以氯仿:丙酮(201)密闭上行展开,然后取出自然挥尽展开剂,以溴甲酚绿显色剂进行喷雾显色,阴处放置6h后,以反射法锯齿扫描,狭缝12mm×12mm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 破血消{},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用法与用量】 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注意】 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33.

[3]陈俊华.大斑蝥及小斑蝥粉末显微鉴别[J].中药材,1994,172:2123.

[4]李家实主编.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11.

[5]彭智聪.中药通报,1982,5:23.

[6]陈运久,刘传华,陈沪宁.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体内的斑蝥素含量[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39240.
[7]程存良,张建平,孙成考,.薄层扫描法比较斑蝥及其炮制品中斑蝥素的含量[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