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武汉晚报】武汉市第一医院新晋“四大刀客” 手术刀用得出神入化 使绝活力争刀到病除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5-04-24 浏览量:550

“全动脉化冠脉搭桥”一劳永逸


   陈绪军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经典病例】

   43岁的毛女士是仙桃人,家境贫寒,三个孩子都未成年。但她却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三支血管病变。

   陈绪军考虑到病人年轻,家庭条件困难,为避免再次手术桥血管再狭窄的情况发生,决定为她做全动脉化冠脉心脏搭桥手术。

   术后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心功能明显改善,10天后痊愈出院。

   据介绍,根据患者的情况,如果进行支架手术,要安装3个以上的心脏支架,但是做全动脉化冠脉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不仅避免了再次手术,还将治疗费用降低到一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越来越多的40、50后人群加入到冠心病患者的行列,由于其预期寿命较长(20-30年甚至更长),现有的冠脉支架术以及使用大隐静脉的冠脉搭桥手术,其远期疗效不能满足这类患者的需求。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远期血管通畅率最高的是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因此针对年龄在55岁以下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及时接受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是改善心肌供血、保护心脏功能、保证远期疗效、避免再次手术的最佳方法。

“没得治了”做传统手术救命


   邵永胜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胃肠外科一病区主任

   【经典病例】

   去年11月,患有恶性胃肿瘤的王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邵永胜接诊后进行仔细评估发现,王先生的肿瘤已到了局部晚期,不适合腹腔镜微创手术了,最佳治疗方法应该是传统的开放手术。当他向王先生说明的时候,王先生却执意要求微创,去了另一家医院。那家医院的医生给他做微创手术,但术中却发现已无法切除肿瘤病灶,肿瘤已恶化得没得治了,缝合好伤口便让王先生出院准备后事。

   回家后的王先生病情一步步恶化,不想等死的他再次找到邵永胜,让试试传统的开放手术。

   邵永胜赶紧为他个性化订制手术方案。他解释,腹腔镜微创手术虽然能很好地放大手术病灶,但毕竟腔镜器械不如人的手灵活,很难彻底切除晚期癌症病灶,而在传统的开放手术中,医生的手却能灵活掌控,切除病灶。王先生手术顺利完成,病灶被完整干净地切除。

   “What’s the best for patient?”(什么对患者是最好的?)这是胃肠外科一病区主任邵永胜的座右铭,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

   邵永胜说,每位患者身体状况存在个体差异,医生不应根据技术特长和医疗习惯给予治疗,而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与病情轻重程度,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对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成功手术追求高速康复


   赵建国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甲状腺乳腺外科二病区主任

   【经典病例】

   去年底,钱婆婆因乳腺癌住院,手术、化疗长达半年,如今恢复的像一个正常人。她对赵建国的医术赞不绝口:“直到拆线都不痛,术后没有积液肿胀,真神了!”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出现的皮下积液,被称为“难以避免的难题”。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探讨皮下积液的解决办法,但苦无良策。目前通行的应对方法是,术后放置引流管,短则两周,长则两个月,大大影响病人的后期治疗。

   但经赵建国治疗的乳腺癌病人,一般7—10天上肢就能正常活动,几乎不会出现积液之类的并发症。他透露,避免皮下积液的方法并不神秘,麻醉清醒后,铺棉垫加压包扎,使皮瓣与胸壁最大限度地贴合,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就会大幅减少,不过这一过程比较繁琐,要花大约15分钟,而通常的术后包扎,大多只用弹力带一贴了事。

   从医多年,手术成功已经不再是赵建国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一直要求自己和团队,倡导高速康复的理念。

   赵建国说,高速康复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手术前详细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比如说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彻底了解病情、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力求将每台手术打造成精品手术,不但成功,而且微创、并发症少,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从心理、细节上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从一些小事做起,术后将病人的衣服穿好,在冬天做好保暖工作等。只有把这些都做好,病人才能达到高速康复的效果。

为老人做开颅搭桥手术



   段发亮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经典病例】

   沈爹爹已是古稀之年,只是近几个月总是觉得半边身子没力气,到医院一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老人右边的脑血管严重狭窄。医生遗憾的说,由于颈内动脉从颈部到颅内都闭塞,介入手术已经无法完成,治疗相当困难。

   但在市一医院神经外科,段发亮仔细看过了沈爹爹的检查资料,发现若不治疗,会进行性出现严重的中风,导致瘫痪、昏迷甚至死亡。为了抢救沈爹爹的右脑,段发亮决定冒风险为老人做开颅搭桥手术。

   所谓搭桥手术,就是将脑外的血管搭到脑内的血管上,这样可以让血流换一个通路供应脑组织,以改善脑缺血、缺氧的现状。为高龄老人做开颅手术,医生压力很大,病人也会犹豫反复,但沈爹爹却很坚定,生死关头就应该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面对疾病,医生和病人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段发亮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他成功地将一根不到1.5毫米的血管吻合到沈爹爹的颅内。手术后第二天,沈爹爹就觉得自己的左手比术前有劲多了。手术后检查显示,在搭桥动脉的供应下,沈爹爹右脑的血管又重现生机。

   出院时,沈爹爹握住段发亮的手,感谢他给自己第二次生命,段发亮回答:“我同样感激您,感激您的信任,是您的信任给了自己重生的机会!”

   武汉晚报讯 通讯员谢沛霖 喻锎 徐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