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长江日报】艺术生练歌高低音“停摆” 帅小伙“娘娘腔”面试碰壁 医生开嗓音培训班教人“发音”

发布者:宣传科 时间:2018-04-17 浏览量:634

wangkan180450_b.jpg

嗓音训练师杜晓辉给患者示范正确发音方法      记者胡冬冬 摄

 

“抬头挺胸,双腿微微打开,一手放在胸口,一手放在肚子上。吸气!用手感觉一下小肚子鼓起来没有?”“没有?不要紧!多练习几次就好了。我们再来一次。”……15日上午8时30分,在武昌一高校读大二的小宇如约赶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在嗓音训练师杜晓辉指导下开始他的第一次嗓音治疗。

16日是世界嗓音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嗓音训练在国外非常热门,北京、上海、厦门、天津相对比较成熟,武汉刚刚起步。目前,武汉地区仅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在开展嗓音训练,协和医院已派医生外出学习。

湖北省权威嗓音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屈季宁表示,嗓音被喻为人的“第二张脸”。普通人通过嗓音训练,能让音色变得更美,声音更悦耳动听。门诊统计发现,至少有三成嗓音问题通过训练后能够逆转。“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拖到嗓子嘶哑发不出声了才来医院,结果只能接受手术治疗”。

艺术生挑战全新歌曲

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20岁的艺术生小宇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一周前,他找到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接诊的正是杜晓辉医生。小宇告诉杜医生,最近两三个月,只要主持超过10分钟,他的嗓子就会变得嘶哑,完全没办法继续主持下去。

杜晓辉用频闪喉镜给小宇做检查发现,他的声带上没有小结、息肉,也没有水肿、淤血。追问得知,小宇课余很喜欢唱歌。学校“五一”要进行汇演,他提前3个月开始准备,特意挑了一首音域宽广的歌曲。这是他第一次挑战这样难度的歌曲。扯着嗓子练了几天,他发现自己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只好作罢。从那时候起,小宇播音时间一长,嗓子就会嘶哑。

杜晓辉接着给小宇进行了音域评估,发现他的音域压根就无法胜任那首歌曲,发音的方法和技巧也不正确。“强行用嗓正是导致声带受损的祸首”。得知可以通过嗓音训练来恢复嗓音,小宇当即预约。除了教给他腹式呼吸的方法来提高说话的“动力”,杜晓辉还示范了“软起音和气息起音交替训练法”来保护声带。

“门诊中像小宇这样追求艺术嗓音而来接受嗓音治疗的人日渐增多。”杜晓辉告诉记者,“去年11月推出嗓音培训班后,刚开始只有寥寥数人,现在一期就有十多人。每周一期,5个月下来已经训练、治疗了100多人。其中,对嗓音依赖度较高的‘艺术嗓音’人群,如歌唱家、演员、播音员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人日常说话声音没有问题,但是一唱歌问题就出来了: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容易出现破音、音域明显大不如从前。”

帅小伙找工作屡次受挫

问题出在“娘娘腔”

24岁的晓飞长得高大、帅气,在学校时一直是篮球队主力,平时很少开口说话。去年6月,他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到面试环节就“卡壳”,至今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晓飞知道,问题出在自己的嗓音上。“读初中时,我的声音变得像女孩,同学总在背后取笑我是‘娘娘腔’”。慢慢的,晓飞变得越来越沉默和自卑,不愿意开口反倒被误认为是“高冷”。

今年初,晓飞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求诊。嗓音专家、主任医师周涛给他做动态喉镜检查发现,他是典型的男性声带结构,构音功能正常。周涛认为,他只需要进行嗓音训练即可。经过10次个性化嗓音训练,进行正确发声,不到两个月时间,晓飞恢复了男声。

周涛提醒,男孩在变声期要特别注意节制用嗓,忌大喊大叫或大哭大笑,不要长时间唱歌或讲话,否则会因用嗓不当造成永久性嗓音损害。孩子一旦出现“男声女调”“女声男调”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早进行嗓音训练。

好声音无法强求

小技巧让“说话”事半功倍

杜晓辉介绍,近年来嗓音病发生率逐年上升,门诊两成患者都有嗓音问题。除了职业用声人员如教师、演员、销售员、服务员等外,与嗓音误用和滥用有着密切关系。故意放低音调说话、声嘶力竭地飙高音等,都会使声带受伤,甚至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声带水肿、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

杜晓辉坦言,好声音由音色、音域、肺活量、声带、共鸣腔等先天性条件决定,但后天注意同样很重要。戒烟酒,防呼吸道感染,科学用嗓,合理分配嗓音使用时间,都能保护嗓子。“清嗓子时声带剧烈地碰撞,这个习惯很不好”。他提醒市民,想清嗓子的时候,不要“爆破式”清嗓子,可以用喝温开水、哈气的方法来替代。

杜晓辉说,医生对嗓音的依赖程度在嗓音学排名上仅次于演员及歌手,与教师等共同排在第二位。除了不抽烟、多喝水、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外,他平时会尽量避开吸烟环境,不在嘈杂的环境里说话,一句话太长就分成两句话来说。

(记者刘璇 通讯员谯玲玲 陈沛 胡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