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长江商报】“分时就诊”推5年,武汉人多不习惯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4-09-15 浏览量:679

本报讯(记者 刘迅 通讯员 杨敬慈)市民看病就诊,挂号后会显示“建议就诊时间”,这种分时就诊模式已在北京11家医院推广。其实,该服务在武汉已推行5年,大多市民表示赞同,但仍局限于人流量“爆棚”的个别科室,不少市民因就医习惯,仍提前数小时到医院候诊。


武汉第一医院已推行“分时就诊”5年,该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每位患者病情不一,就诊时长很难把握,时间不可能“一刀切”,但目前该服务已经更新设置“二级候诊区”,10分钟以内就能就诊。


北京11家医院推“分时就诊”


昨日,北京市儿童医院加入“分时就诊”大部队,至此,北京11家医院已推行该政策。


何为“分时就诊”?就是说,对已挂号的患者,拿到手的挂号单上会显示建议其就诊或候诊的时段,患者不用再久坐苦等,可根据初步就诊时间自己安排。


在北京已推行“分时就诊”的医院中,5家综合医院的挂号条和预约条上同时显示“建议就诊/候诊时间”;安贞医院的专家号时段精细化到半小时;朝阳医院医生工作站可显示患者的诊疗状态,方便医生了解就诊和候诊患者的情况。


虽然有了预估就诊时间,但患者却并不买账。据统计,部分医院患者就诊时间段符合率不足40%,外埠及首诊患者“不按就诊时段候诊”的情况更为普遍,可能与患者按照既往习惯就医有关,也有人担心城市交通拥堵,仍愿意提前到医院等候。


患者就诊时间很难“一刀切”


北京这头实施正酣,但实际上,早在2009年,武汉市已有医院率先推出“分时就诊”服务,患者可根据电子屏幕上的预估就诊时间自行安排事宜。这一服务“红利”推行5年,大多市民表示赞同,也有不少人因担心错过“叫号”,提前数小时等待。


昨日,记者到武汉市一医院皮肤科探访,门口候诊区已有近百位就诊的市民。31岁的黄小姐是过敏体质,一到换季,皮肤就泛红发痒。她一大早请假,上午9点多赶到一医院挂号,拿到的是540号。但此时,在她前面排队的还有300多人。


记者发现,和最初的“分时就诊”不同的是,从过去每半小时屏幕显示110个号,现在皮肤科把就诊时间精细到每10分钟一更新。记者随机采访20位市民,有不少人担心,对马上就诊的时间精细化是好事,但以前有一个预估时间段,差不多到时间就来候诊,但现在预估时间取消,担心外出后错过叫号,索性就提前在候诊区等待。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平均日门诊量2000人次左右,最高日门诊量2500人次左右,平均每个医生一天看75人次左右。门诊办公室负责人余芳说,过去患者都等在候诊区,情绪焦虑,又很嘈杂。2009年起,皮肤科开始实行“分时就诊”,按每小时约接诊200人次左右,划定预估时间。


2011年,该院皮肤科开始探索实行“二次分诊”。也就是说,在皮肤门诊候诊区增加一个“二级候诊区”,精确到以10个号次为一个单位,当“一级候诊区”中的10个号被叫显示时,市民可到就诊前台刷卡,刷卡后进入二级候诊区候诊,约等待10分钟左右,便可见到医生。


“‘分时就诊’缓解集中排队,却很难做到精准预估时间。”余芳说,每位患者病情不一,就诊时长很难把握,时间不可能“一刀切”。如果划定精准时间,和实际情况不一致,反倒容易引起患者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