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汉马开跑,一医人赛道风采

发布者:盘龙城综合管理处 发布时间:2019-04-14 浏览量:396

本次“汉马”

我院不仅有“幕后”英雄

提供专业的医疗后勤保障

还有在赛场上奔跑的雄鹰

        陈熙/31岁/普胸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全马

历史PB(历史最好成绩): 

★ 2018 MGD100 贺兰山极限越野挑战赛 男子60km组 第28名

        ★ 2019厦门马拉松 3h50min39s

        2019年汉马宣言: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感受远方,春风十里,不如汉马有你

         微故事 

        外科医生的工作辛苦而繁忙,需要有强壮的体格,跑步是最简单的锻炼方式。2017年汉马是我的首马,而马拉松是为数不多付出就有回报的体育运动,它让我变得自信与坚强,在参加的6场全程马拉松里连续PB。备战的过程我常回想起马拉松皇帝基普乔格的14字箴言:尽心尽力、耐心、勤勉、希望、信仰、自律,让我把曲折的路耐心跑完。跑步让我走进过秦岭深山老林、穿越了崇礼的崇山峻岭、奔跑在贺兰戈壁沙漠、登顶巍峨的四姑娘山,让我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懂得坚持,也收获了更美的风景。未来的人生道路勉励自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葛嘉/47岁/超声影像科 副主任医师/全马

历史PB(历史最好成绩): 2小时22分钟(半马)    

        2019年汉马宣言: 在最美的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微故事 

        谈及为何开始跑步,葛嘉表示自己一直是运动爱好者,读医学院时就喜欢打篮球、羽毛球。随着工作节奏越来越忙,篮球和羽毛球难得和朋友对上时间,总会被各种临时的安排给打乱。为了更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自己的锻炼目标,他开始尝试跑步。葛嘉从2016年起正式跑马拉松, 2017、2018年连续两年参加半程马拉松,今年准备挑战全马。

        “每次跑步期间坚持不受微信和电话干扰,努力去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和脚步声。”葛嘉说,他一般选在早上5点半或晚上9点,工作之余又能兼顾跑马,他绝不会放过。时间被切割成碎片的葛嘉,每周竟要完成30公里的跑步计划。

        葛嘉说:“跑步就是这样一场和自己的对话,不仅仅是跑完的坚持和毅力,是克服惰性的努力,这更多的大概是跟自己精神的对话。我更喜欢的是跟自己身体的对话,比如自己呼吸的节奏,脚步踏在地上的轻重。”


        陈沛/44岁/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半马

        2019年汉马宣言:用脚步品读  大江、大湖、大武汉!

         微故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是健康中国的实践者,先行者。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坚持科学的锻炼,是施行我们国家预防为主,实现全民健康战略目标的具体实践。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人间无病人是每个医生的心愿。作为临床科主任,坚持一线临床门诊和手术,肩负科务管理、科研教学学术重任。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应对高强度工作,陈沛选择了奔跑。

        跑步对他来说是修行,是对繁重工作的一种放松排解,或者说更像是休息。跑步提供了绝好的反省机会,而且是积极的反省机会,因为身体的运动会带来多巴胺的分泌,这种分泌会让人变得快乐,在快乐的时候会变得豁达,反省起来也就倾向宽容别人,严于律己。


        陈曦/42岁/麻醉科/全马

历史PB(历史最好成绩): 全马4:08:21

        2019年汉马宣言:享受跑步,享受汉马,享受健康

        微故事 

        跑马拉松的初衷是为了减肥。2007年,妻子怀孕后,我的体重也跟着一起飙升。到2008年儿子出生时,身高1.7米的我体重已经达到75公斤。当爬两层楼都觉得气喘时,我就觉得应该锻炼一下了。麻醉科工作繁忙,每天都不知道几点能下班,所以只有清晨的时间能腾出来运动,而这个时间点只有跑步最简单方便。于是开始每天5点左右起床下楼跑步,跑完洗个澡7点上班。

       从开始只能跑走交替,到后来逐渐能轻松跑一两个小时了。我花了两年多时间,体重也终于降到了70kg以下。之后逐渐开始参加一些比赛,从10km到半马再到全马,循序渐进。终于在2017年参加汉马,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全马,用时大概四个半小时。在麻醉科工作,精神压力特别大,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慢跑是很好的减压手段,跑着跑着,精神和身体都处于放空状态,人感觉特别舒服,工作状态也越来越好。

本次我院员工参与武汉马拉松比赛

在展现医院精神风貌的同时

也向社会传递运动与健康的和谐关系

明年“汉马”,继续为你们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