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晚回家,很少陪孩子都是再正常不过了,他们的时间都给了病人,给了病房、手术台,给了这个特殊的工作。六一来临前,当我们看到这封一个十一岁小女孩写给医生爸爸的信, 不禁潸然泪下……
信里,孩子简单朴实的言语透着对爸爸的关心:叮嘱晚归的爸爸回来把饭吃了,不吃就放在冰箱里……,也许还有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与无奈:他请求爸爸在作业上签字——就像其他孩子的爸爸一样,可是她又不知道这小小的要求今天能否实现!
孩子,你可知道,我们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日夜加班守护病人,以至于逐渐梳离了亲情,我们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当然是为了救死扶伤,为了挽救生命,为了……
可是,孩子们,你们可知道,今天,我们面临的社会从医环境急剧恶化!就在前几天的报纸里还报道了这样一封遗留在手术室的遗书:如果该病人手术不成功,就要找医院索赔多少钱,而且还对如何来分留下遗言……面对他们,再回头看看你们,我们无语问苍天啊!
面临亲情与事业的两难,重塑医生这个职业神圣的目标和理想是多么地迫切!否则我们怎么说服自己?又怎么说服我们的孩子们呢?从这封信里,我们知道医生比病人和社会公众对这一愿望更有紧迫感。医护人员应当首先团结起来,为这一简单的诉求累积正能量,我们也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进来,为我们,也为你们自己,更为了我们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