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儿科 / 科室动态

暖医精神!加油,儿科儿女!

发布者:杜恒 发布时间:2017-09-11 浏览量:286

 

2017年96日儿科病区收了一名持续高热不退伴全身水肿的孩子,入院后查血CRP168mg/LDD聚体:19.18mg/L,病情非常危重,高度怀疑川崎病,急需做心脏彩超进一步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但是,在为患儿做B超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患儿依从性非常差,只要B超探头一碰到皮肤,就会惊醒,连续3次都未能检查成功。最后,徐辉甫主任紧急联系B超室余晓梅主任说明情况,余主任特别为儿科病区这名小患儿紧急开辟“绿色通道”。

下午4点,病房的乔静副主任医师和管床护师周金平带齐镇静药物和注射器,再次陪同患儿来到了B超室,准备到了B超室门口再给患儿镇静。B超室余晓梅主任亲自带领葛嘉主任等候患儿。

刚给患儿喂入药剂科为儿科配置的水合氯醛,患儿就将药液全部吐出。接着,采用水合氯醛灌肠,谁知,肛管刚拔出,患儿“哗”的一下,不光药液被排出,还拉了乔医生和周护士一身的大便,她俩顾不上清理裤子上的污渍和难闻的气味,首先清理患儿身上的大便以及地上的大便,患儿家长这时已感动地双眼噙满泪花。这时,患儿仍大声哭闹、拒绝检查。于是,乔医生通过加大剂量注射苯巴比妥钠,终于使患儿安静入睡。最后,等待已久的余主任和葛主任仔细轻柔地为患儿做了检查,而这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经仔细检查,最终确诊患儿为川崎病。经过积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脱离危险。

乔静医生说:“你的病情不简单,但是我们有办法。”医者仁心,爱无垠。

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应有精湛的医术,更应有医者的大爱。医者仁心,将心比心,方能让病患对医者刮目相看,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需要,也是医疗市场的需要。而良好医患沟通的关键是同情心和倾听。

作为患者,谁都希望遇到“暖医”;作为医生,谁都希望遇到“暖患”。其实,温暖既来自外界,更来自内心。与其寄希望于别人给予温暖,不如让自己先温暖起来。当人人都有温度时,世界就不会冰冷。

一位“暖医”,一位“暖患”。二者看似毫无关系,实则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医生善待患者,患者感恩医生,医患共情,互相温暖,构成了一个正能量“循环圈”,这应是医患关系的常态。

 


QQ图片20170225165643.jpg